“十四五”期间襄阳市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突破

京中网(湖北日报)讯(通讯员 王浩)近日,笔者从襄阳市水利局获悉,“十四五”以来,襄阳市紧紧围绕水资源高质量发展目标,持续加大投入,完善治理体系,在防治水旱灾害、保障民用供水、集约节约利用水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。水资源、水生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、重点水源涵养区改革。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巨大飞跃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襄阳市水利基础设施发展加快、更加高效。全市完成水利投资超过290亿元,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86.63亿元,地方和地方财政投资206.57亿元。d 社会资本投资。多项大型水利工程实施并取得成效。古城潭口、枣阳行河等农村供水工程顺利实施。香州市老溪湾大堤、香城香水等水生态工程相继竣工。这不仅弥补了基础设施的不足,还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,极大提升了行业形象。 水旱灾害防御体系不断加强。拆除加固大、中、小型病险水库共575座,治理27条中小山区河谷,建设水库安全监测站493个,牵头对所有水库和主要中小河流水雨情实施自动化、视频监测检测。成功应对多次洪涝灾害历史罕见的干旱,有效保障了江河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 供水保障能力显着增强。全市已建成樊城雪营、枣阳杏川、谷城四化等供水工程29个,改善了166万人的供水。农村供水覆盖率达到97.82%,规模化供水率提高到81.69%。完成银丹一期、资阳市石台寺、南藏县石门寺等16个灌区改造,修复改善灌溉面积205万亩,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.2亿公斤,建成省级美丽移民家园27所,帮助2万多名移民增收致富。 水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。全市万元GDP用水量及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5.6%和40.7%。建成7个节水州(市、区)和547家节水企业,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着,再生水利用和配置试点稳步推进。 水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取得新进展。 1565条河道、水库“四大问题”得到整治,消除水土流失面积739.59平方公里,水土保持率提高到84.64%。汉江襄阳地区水质稳定在2类以上,被评选为“全国最美的地方河流”。 3条河流入选州幸福河湖、2条河流入选州幸福河湖建设化飞行员。成功创建国家级用水风景区2个、省级用水风景区10个。水利文化旅游融合基础不断夯实。 水改赋予发展新动力,带动振兴用水“三都”改革落地实施。通过经营权转让和水权交易,振兴累计收入超过60亿安杜安。创新引入“由大到小领先”的水库管理保护模式,推动小型水库管理向规范化、专业化转变,为水利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